?????? 2013年,全市人民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认真落实“一二三四五”发展思路,解放思想、开拓创新,采取切实有效措施,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,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,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,经济结构不断优化,发展质量逐步提升,民生状况持续改善,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。
一、综合
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。初步核算,全市实现生产总值(GDP)653.48亿元,比上年增长10.1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49.34亿元,增长3.1%;第二产业增加值366.19亿元,增长11.8%;第三产业增加值237.95亿元,增长8.3%。人均GDP达到49390元,比上年增长9.0%,按年均汇率折算为7975美元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.0:57.8:35.2调整为7.6:56.0:36.4,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.2个百分点。
就业形势基本稳定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.2万人,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5403人,困难群体再就业728人;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.8万人。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.4%,城乡“双零家庭”保持动态消零。
物价水平总体平稳。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.9%。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.4%,消费品价格上涨1.4%。八大类商品价格六升二降,其中,衣着、居住分别上涨3.5%、3%,是拉动居民消费价格结构性上涨的最主要因素。烟酒及用品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分别较上年下降1.2%、0.2%。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.2%,其中,重工业下降5.1%,轻工业增长11.7%。购进价格下降2.2%。
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壮大。全市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2050家,总量达到13651家,比上年增长14.65%,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0489户,总量达到34725户,增长34.8%。个体私营经济全年新增就业4.14万人,新增注册资金33.09亿元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收入21.04亿元,下降0.1%,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24.94%。
镇域经济发展态势良好。全年各镇(街道)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.93亿元,比上年增长8.48%,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40.48%,财政收入过亿元的镇(街道)达到9个,比上年增加2个;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96.06亿元,增长31.9%,镇域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到83.8%;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0.4亿元,增长26%;镇域工业占全市的比重达到36.5%,比上年提高3.3个百分点。
二、农业
农业生产总体平稳。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9.34亿元,比上年增长3.1%。其中,农业增加值38.16亿元,林业增加值0.94亿元,牧业增加值9.12亿元,渔业增加值0.75亿元,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
0.37 亿元。
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。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2.09万亩,粮食总产28.24万吨;棉花播种面积1.4 万亩,比上年增加
333亩,棉花产量1381吨,比上年增产4.4%;油料播种面积9.46万亩,减少0.55万亩,油料产量1.72万吨,与上年基本持平;烟叶播种面积3.17万亩,增加1.23万亩,产量5372吨,增产101.4%;肉类总产量6.58
万吨,增产0.5 %;水产品产量3536吨,增产2.14%;禽蛋产量3.04 万吨,减产1.5%;牛奶产量 2019吨,减产3.4
%。
表1
2013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|
|
| (单位:万吨) |
指 标 | 产 量 | 比上年增长% |
粮食 | 28.24 | -6.9 |
夏粮 | 8.24 | -4.8 |
秋粮 | 20.00 | -7.7 |
棉花 | 0.14 | 4.4 |
花生 | 1.72 | 0.3 |
水果 | 10.48 | 13.1 |
蔬菜 | 97.99 | -1.0 |
其中:生姜 | 19.40 | -2.6 |
大蒜 | 21.25 | 5.7 |
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。全年农林水事务财政支出7.74亿元,较上年增长14.57%。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06.8万千瓦,增长1.68%,机电灌溉面积达到28.47千公顷,比上年增加100公顷;
全年有效灌溉面积37.34千公顷,增长3.69%。
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。年末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0家,标准化种植基地达到65万亩。
“三品一标”农产品达到157个,新增19个。其中,新认证绿色农产品12个,新增无公害农产品6 个,新增地理标志农产品 1个。全年新增沼气用户760 户,累计达到
2.89万户。新建中型沼气工程15 处,累计达到169 处,年产气215万立方米;大型沼气工程累计达到6
处,年产气91万立方米。
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工业生产稳定增长。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486家,比上年末增加147家。全年实现增加值329.45亿元,增长12.54%。其中,轻工业实现增加值30.25亿元,增长14.16%;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99.19亿元,增长11.73%。钢铁与非钢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1.8:48.2调整为48.9:51.1,非钢产业占比提高
2.9个百分点。
表2
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|
| (单位:亿元) |
指 标 | 增加值 | 比上年增长% |
工业增加值 | 329.45 | 12.54 |
其中:轻工业 | 30.25 | 14.16 |
重工业 | 299.19 | 11.73 |
其中:国有企业 | 28.36 | 5.9 |
股份制企业 | 290.63 | 11 |
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| 2.95 | -15.9 |
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| 7.43 | -4.0 |
其中: 国有控股企业 | 94.9 | 2.2 |
其中: 私营企业 | 29.7 | 11.9 |
其中: 大中型工业企业 | 227.3 | 5.5 |
工业经济效益恢复性快速增长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40.42亿元,比上年增长14.56%;实现利税63.94亿元,增长90.01%;利润34.86亿元,增长412.52%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90.06%,比上年提高38.46个百分点;亏损企业亏损额为6.26亿元,减少77.74%;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2.89万元/人,增长20.77%。
工业产品产销良好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,其中:原煤
280.95万吨,增长11.9%;铁矿石原矿570.4万吨,增长10%;生铁1761.9万吨,增长6.6%;粗钢1646.3万吨,增长7.7%;服装3301万件,增长35.7%;软饮料27.5万吨,增长73%。工业品销售情况良好,销售率达到98.17%。
表3
201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|
|
|
|
|
产品名称 | 单
位 | 产
量 | 比上年增长(%) |
原煤 | 万吨 | 280.95 | 11.9 |
焦炭 | 万吨 | 660.08 | 4.9 |
铁矿石原矿 | 万吨 | 570.4 | 10 |
生铁 | 万吨 | 1761.9 | 6.6 |
粗钢 | 万吨 | 1646.3 | 7.7 |
钢材 | 万吨 | 1724.4 | 5.9 |
水泥 | 万吨 | 512.8 | 0.7 |
纱 | 万吨 | 5.9 | -23.4 |
服装 | 万件 | 3301 | 35.7 |
发电量 | 亿千瓦小时 | 120.58 | 0.9 |
橡胶轮胎外胎 | 万条 | 428.7 | -4.1 |
软饮料 | 万吨 | 27.5 | 73 |
锻件 | 万吨 | 14.8 | 10.4 |
粉末冶金零件 | 万吨 | 0.8 | -11.1 |
耐火材料制品 | 万吨 | 8.7 | 16 |
建筑业平稳发展。年末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达131家。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5.13亿元,增长6.9%;实现税收4.61亿元,增长5.44%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74.26万平方米,房屋竣工面积54.17万平方米,其中:
住宅房屋竣工面积51.75万平方米。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
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。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2.63亿元,增长19.5%。从隶属关系看,省及省以上单位完成投资45.97亿元,增长55.4%;地方单位完成投资426.66亿元,增长16%。从资金来源看,民间投资完成366.08亿元,增长19.2%,占全部投资的比重77.5%,比上年下降1.2个百分点。
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.58亿元,比上年下降24.2%;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22.87亿元,增长18.2%;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7.18亿元,增长26.4%。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上年1.7:68.8:29.5调整为0.6:68.3:31.1。工业完成投资297.6亿元,增长18%,其中工业技改投资160.8亿元,增长17.4%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66.44亿元,增长11.53%。
房地产市场发展稳健。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6.71亿元,比上年增长4.2%。商品房竣工面积54.17万平方米,增长6.92%;商品房销售面积67.64万平方米,增长12.84%;销售额28.27亿元,下降9.71%。房地产业实现税收5.04亿元,增长12.19%。
五、国内贸易
消费市场运行平稳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7.75亿元,增长13.02%。分行业看,批发业完成26.1亿元,增长18%;零售业完成206.3亿元,增长14.2%;住宿业完成2.1亿元,增长17.9%;餐饮业完成23.3亿元,增长0.1%。
热点商品销售旺盛。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情况看,生活用品中的粮油、食品、饮料、烟酒类增长迅速,累计完成24.04亿元,比上年增长31.4%。与生产、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及装潢材料类、煤炭及制品类商品增势强劲,分别增长83.2%和50.7%;升级换代类商品消费快速增长,其中金银珠宝类增长32%;文化娱乐用品增长较快,其中体育娱乐用品类、书报杂志类、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分别增长14.5%、16.3%、15.4%。
六、对外经济
对外贸易明显好转。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25.04亿美元,同比增长17.9%。其中,进口17.53亿美元,增长26%;出口7.51亿美元,增长2.3%。从主要出口商品来看,农产品出口36336万美元,增长8.9%;钢材出口3982万美元,下降66.2%;纺织服装出口9701万美元,增长0.6%。机电产品出口额7549万美元,增长10.6%。外贸企业队伍不断壮大,年末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310家,其中,进出口额过1000万美元企业有19家,过亿美元的企业达到4家。市场多元化战略步伐加快,全市进出口市场达到137个国家和地区,新增15个。
利用外资增长平稳。新批利用外资项目5个,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676万美元,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134万美元,比上年增长1.1%。年末外商投资企业达到106家。
对外经济合作进展顺利。全年新批境外投资企业1家,年末达到17家。实际境外投资达到562.6万美元,比上年增长124.1%,境外劳务输出2039人。
七、交通、邮电和旅游
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。全年公路客运量4055万人次,增长4%;客运周转量13.03亿人公里,增长1.9%;公路货运量6519万吨,增长1.26%;公路货运周转量58.67亿吨公里,增长6.96%。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4161.21公里(含县、乡、专用路及村道),增长6.9%,其中,高速公路140.29公里,一级公路206.11公里,二级公路352.38公里。公路密度达到185.35公里/百平方公里(含县、乡、专用路及村道)。
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。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8.57亿元,比上年增长7.71%。其中,电信业务收入7.56亿元,增长6.75%;邮政业务收入1.01亿元,增长12.56%。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2.53万户,比上年增长5.92%。其中,城市电话用户8.02万户,农村电话用户14.51万户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34.71万户,增长9.26%。宽带互联网用户达到18.93万户,比上年增长2.1%。
旅游业发展良好。全年共接待游客806.7万人次,比上年增长11.1%;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9.18亿元,比上年增长14.9%。
八、财政、金融和保险
财政收支稳定增长。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6.76亿元,增长1.72%。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达到81.58%,按照同口径比上年提高3.34个点。完成税收总收入84.35亿元,比上年增长1.96%。其中,国税收入49.94亿元,增长1.55%;地税收入34.41亿元,增长2.56%。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75.81亿元,增长13.61%。财政支出结构优化,重点事业发展得到保证,教育、科技、医疗、环保、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增长4.16%、14.38%、17.73%、20.85%、14.57%。
金融市场平稳运行。年末,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51.75亿元,比年初增加32.27亿元,增长4.52%。其中,单位存款296.98亿元,比年初减少19.95亿元;储蓄存款417.86亿元,比年初增加39.73亿元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73.78亿元,比年初增加23.84亿元,
增长4.69%。其中,短期贷款429.19亿元,比年初增加32.31亿元;中长期贷款116.75亿元,比年初增加1.04亿元。
保险业较快发展。全市共有保险机构22家,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6.62亿元,增长24.98%。其中,财产险保费收入4.56亿元,增长10.52%;人身险保费收入12.06亿元,增长31.49%。共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4.26亿元,增长39.08%。其中,财产险支付赔款与给付2.01亿元,增长19.1%;人身险支付赔款与给付2.26亿元,增长63.43%。
九、科学技术
科技事业取得新进步。全市承担实施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4项,争取无偿资金7100万元。全年获省以上科技进步奖8项。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351件,授权量112件。
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。年末全市拥有省级企业科技创新平台42个,其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个(新增5个),院士工作站11个,重点实验室2个,产业技术联盟4个,国际技术合作平台3个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,年末达到79
家。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72.4亿元,增长20.86%,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7.39%,比年初提高1.02个百分点。
十、教育、文化、卫生和体育
教育事业稳步发展。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9所。其中,高等学校3所,普通中学53所,小学148所,中等职业学校14所,特殊教育学校1所;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人数16.96万人。年末全市共有幼儿园386所,在园幼儿33846人。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到100%。小学、初中入学率均保持100%,巩固率小学100%,初中99.9%。
文化事业日益繁荣。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,群众艺术馆3个,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个,乡镇文化功能区10个,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圈68个,农村文化大院200多个,市级公共图书馆1个,总藏量21.9万册。拥有市级以上广播电视台1座。年末,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17.5万余户,有线电视光缆传输覆盖网络达到约3800公里,全市有线电视综合入户率达到46%。
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。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2个(不含村卫生室),其中医院(卫生院)39个。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床位6440张;卫生技术人员(不含乡村医生)7168人,其中,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3082人,注册护士2741人。每千人拥有床位4.83张、卫生技术人员5.38人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6处。
体育事业取得新进步。全年我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重大比赛中获金牌21枚、银牌24枚、铜牌46枚,其中,全国比赛金牌4枚、银牌1枚、铜牌
5枚。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。共举办市级群众体育比赛31项,增长3.3%;新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 580名,总数达到
4700名;新增城乡健身设施90处,村居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86%。
十一、城乡建设
城市承载服务能力提升。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0.02亿元,比上年增长11.2%;市区建成区面积120平方公里。城区主干道路的配套改造建设步伐加快,更新改造道路面积
11万平方米,年末实有道路面积达到1678.6万平方米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5065.2公顷,覆盖率42.21%,人均公园绿地18.5平方米。天然气供气总量9100万立方米,其中,居民家庭用气1600万立方米,居民用户8.2万户,城市居民管道天然气普及率73%。供热面积达到1040万平方米,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55%。城区供水日综合生产能力25.5万立方米,供水总量4534.3万吨;污水日处理能力10.5万立方米,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%;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%。
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。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,全年开工建设项目221个,完成投资65亿元,比上年增长48%。农村新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。全年建设农房8300户,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。村村通公路、通客车、通网络基本实现,自来水普及率100%。
十二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
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。新建水污染物减排设施
6个,年末达到134个,新建废气污染物减排设施12个,年末达到492个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4.31
%。年末全市拥有各级环境监测站3个。化学需氧量、氨氮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0.2%、0.7%、9.5%、1.5%。
安全生产形势稳定。全年累计发生各类安全事故81起,比上年下降13.8%;死亡33人,下降5.7%;重伤10人,下降44.4%;经济损失792.7万元,上升47%。其中,道路交通事故累计发生67起,下降21.2%,死亡25人,下降13.8%,重伤8人,下降52.9%,经济损失35.9万元,下降13.3%;火灾事故
6起,上升50%,无伤亡,经济损失16.7万元,上升111.4%;工矿商贸事故6起,上升20%,死亡7人,上升16.7%,重伤2人,上升100%,经济损失730万元,上升49%;农机事故2起,死亡1人,无重伤,经济损失10.1万元。
十三、人口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
人口实现低速增长。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133.27万人,比上年末增加1.92万人,其中城镇人口为73.54万人,比上年增加2.39万人,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5.18%,比上年末提高1.01个百分点。全年出生人口9715
人,出生率为7.62‰;死亡人口7954万人,死亡率为6.24‰;自然增长率为1.38‰。
表4 2013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|
|
| (单位:万人) |
指
标 | 年末数 | 比重% |
全市总人口 | 133.27 | 100 |
其中:城镇 | 73.54 | 55.18 |
乡村 | 59.73 | 44.82 |
其中:男性 | 67.06 | 50.32 |
女性 | 66.21 | 49.68 |
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。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79元,比上年增长9.7%。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33375元,其中,工资性收入27257元,增长8.06%;经营性收入1204元,增长4.09%;财产性收入1380元,增长80.45%;转移性收入3535元,下降0.49%。农民人均纯收入12161元,比上年增长11.7%。其中,工资性收入6003.2元,增长15.34%;家庭经营收入5535元,增长9.37%;财产性收入133.14元,增长9.48%;转移性收入489.87元,下降2.08%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.4:1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6977元和6737元,分别增长8.4%和10.6%。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达39平方米;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1.31平方米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2.67%和36.34%。
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。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8.34万人,比上年末增加2.02万人;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.58万人,增加0.92万人;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.2
万人,增加2.3 万人;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17.4万人,增加
0.7万人。城镇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,参保人数达41.89万人,增加0.9万人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47.6万人,参保率达到99.3
%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,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%,参合率达到99.88%。
社会福利和救助水平显著提高。全市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9291人,减少2.3
%;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815.7万元,增长19.6
%;月人均保障标准450元,比上年提高50元,月人均补差270元,比上年增加30元。全市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2557人,增长4.9
%;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019.5万元,增长36 %;月人均补差120元,提高20 元。全年发放农村五保供养金1447.4 万元,增长41
%,农村五保对象供养率达到75%。年末全市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63 个;床位6384 张,增长1.7 %;收养5314
人,增长2.8%。社会福利企业37家,安置残疾人员1952人。
注:
1、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或快报数,正式统计数据以《莱芜统计年鉴》为准。
2、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,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。
3、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、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,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。
4、按照国家统一要求,2013年安全生产事故统计仅限生产经营性事故,所以比往年有较大幅度的变化。